-
汕尾市地名由来:因当地人称浅海中的长条状沙滩为“汕”,且地处沙滩尾部,故名 “汕尾”。云山观玄武山三元宫河田九厅十八井海丰红宫红场旧址铜鼎山旅游区2021年11月,2021年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排名发布,汕尾市位列第196名。2021年11月,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发布,汕尾市位列第200名。2021年10月,生态环境部命名汕尾市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1年5月,汕尾市位列2021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第143(四线城市)。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汕尾市人口数量为常住人口267.3万人,位列广东省各地市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7位,位列全国各大城市人口数量排行榜(地级市及以上)第202位。2021年3月,汕尾市名列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榜第163位。2021年1月,《2020年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出炉,汕尾市位列第226名。2021年1月,2020年中国效率“百高市”名单出炉,汕尾市排名第83。2020年12月,2020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排行榜发布,汕尾市位列第185。2020年,2019年广东省各市GDP排行榜出炉,汕尾市以1080.3亿元位列第19位。2020年5月,汕尾市位列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第164。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东邻揭阳市,与惠来县交界;西邻惠州市,同惠东县接壤;北接河源市,和紫金县相连;南临南海。全市陆地总面积5271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93%,境内山地、丘陵面积比例大,约占总面积的43.7%;全市海岸线长302公里,占全省海岸线长度的9%,辖内海域有93个岛屿,11个港口和3个海湖,海洋国土面积2.3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海洋国土面积的14%。居住地有22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92%,其他21个少数民族人口超过50人的有畲族、壮族、侗族,其余少数民族人口甚少。汕尾市是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海丰、陆丰两县的行政区域上设置的地级市,辖城区、海丰县、陆河县、陆丰市,设有47个镇、2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712个村、131个居民区。汕尾市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有6类17种,其中储藏量较大的有:锡矿、硫铁矿、玻璃砂、花岗岩、高岭土,以及铁、钨、铋、铜、铝等。汕尾海域辽阔,海洋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4.5倍,10米等深线可供海水养殖的浅海滩涂3.3万公顷;沿海岸带可供建筑和造地的沙土面积271平方公里,沙土蕴藏量约4.88亿立方米;主要水产品有14类107科860多种。还有紫菜、江篱、马尾藻等各种藻类资源。汕尾境内有16条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有572宗蓄水工程,其中大型水库2宗,中型水库18宗。现已探明水资源总量为72.72亿立方米,水力资源可装机容量达16.53万千瓦。
-
内湖镇是1994年元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博美镇划出东部地区6个管理区新设置的建制镇。该镇东邻汕尾市华侨管理区,西连博美镇,南接南塘镇,北靠铜锣湖农场。全镇总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2.9万人,辖有内湖、西陂、军湖、头陂、三陂、赤岭6个村委会。内湖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陆丰市东、中、南部的交通枢纽。广汕公路、省道内隆公路、深汕高速公路穿越全境,深汕高速公路全线最大的综合性出入口设在镇南郊区。镇区东南至甲子港、碣石港和湖东港仅30公里。陆路东距汕头115公里,西往深圳、广州分别为170公里和300公里。素有“金三角”之美称。.
-
2019年10月,埔仔村入选2019年广东省卫生村名录。埔仔村委位于海丰县城西北边,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1500多人,是海城镇最偏远的村委会,埔仔村委会距离县城约20公里,只有一条乡村级公路,地缘优势较弱,地处丘陵山岗地带。近年来,埔仔村委会利用区们特点,努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引入一些私企在黄土岭村搞温泉渡假,增加了村级经济收入,经多年生产发展探索,逐步形成山上种速生按,水田种植水稻、花生、鱼塘养殖等发展模式。埔仔村与南垭村、万中村、召贡村、桂望村、莲花村、新望村、长埔村、莲光村、总寮社区、云岭社区、新城社区、城西社区、城北社区、北门社区相邻。埔仔村附近有海丰红宫红场旧址、铜鼎山旅游区、海丰莲花山、水底山旅游度假区、海丰鸡鸣寺、云莲寺等旅游景点,有虎噉金针菜、海丰油占米、海丰莲花山茶、高螺牡蛎、印真茶、梅陇莲藕等特产,有白字戏、西秦戏、海丰麒麟舞、陆丰皮影戏、汕尾滚地金龙等民俗文化。
-
2022年4月,梅陇农场入选2022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梅陇农场地处汕尾市海丰县西南部,是广东省农垦属下的一个国有企业。全场总人口近 8000人,其中职工 2000多人。土地面积2200公顷,其中水田面积700公顷。农业是该场的基础产业,农场以种植优质稻和饲养对虾等水产品为主。把滨海围垦起来的梅陇农场土地平坦连片,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1.3℃,降水量2200毫米。全场有海岸线245公里,沿线浮游生物丰富,水质、土质十分适宜养殖。该场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综合经营全面发展”的经营方针,积极发展“三高农业”。目前,全场有666.67公顷优质水稻和666.67公顷的水产养殖面积,(其中对虾面积97.8公顷)。年产优质稻谷9000多吨,水产品950吨。由于所处海域水质上质优良,自然饲料资源丰富,多数产出的水产品质地比其他海域地略胜一筹。尤其是个体肥大、色泽亮丽、味道特美的对虾产品,有力地吸引着广州、深圳、香港等地的客户纷至沓来、近几年来,该场“水稻高产综合技术的应用”和引种名优特水稻品种增加经济效益,分别获省技术推广奖、在粮食创高产活动中,被省农垦总局、汕尾市和海丰县评为先进中位。对虾出产获国家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汕尾市科技一等奖。浅水连片对虾高产技术养殖获重大科技研究成果证书。梅陇农场(3张)-梅陇农场传统工业酿酒,是建场就有的传统工业。目前,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先进生产技术工艺。主要系列品种有“粤海米酒”和“丰梅春黑米酒”。“粤海十酒”以质地纯正、品味纯香、绵甜可口享誉市场,销售量居汕尾市同类产品首位、1994年8月,“粤海米酒”和“丰梅春黑米酒”在广东省食品行业质量审定委员会的评审中,分别获“广东省优质食品”和“广东省名牌食品”奖.“丰梅春黑米酒”是选择通过珍贵黑米系列杂交育出的,我国唯一的珍稀“黑优占”为原料,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与我国传统工艺精心酿制而成的,色香味兼优的低度保健饮料飒 其味醇绵甜,香气清雅,具有滋阴壮阳,健脾益肾,明目活血等功能。这一产品是该场与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共同研制的,在华南理工科大学食品系有关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科学成果,通过省级鉴定属本省首创。1995年,在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一举夺得铜牌奖。目前,这两个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十分广阔。1997年以来,农场又开发了粤海双蒸米酒、丰梅春特酿黑米酒等新产品,花色品种齐全,既有白酒又有色酒,逐步形成“生产一代、试制一代、开发一代”的新产品滚动开发体系。梅陇农场东临长沙湾,西紧依广汕路,高速公路自西向东贯穿境内,海丰县梅陇镇中路的水泥公路连接场部.水陆交通方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基础建设和经济建设环境日臻完善。电力、水源充足,邮电迅速发展,银行、工商、税务、保险、文教、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稳步发展。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
湖东镇地处陆丰市东南部,东邻甲西、甲子两镇,西接碣石镇,北靠南塘镇,南临南海,海岸线长16公里。全镇总面积54平方公里,总人口8万人,辖20个村委(居)会。是陆丰市主要的渔业产品集散地。湖东镇自然资源丰富,其盛产的石斑、龙虾、马鲛、鱿鱼、带鱼等供应全市各大市场,是陆丰较为闻名的“渔米之乡”。湖东海湾沿岸礁石丛生,明暗交错,海水流畅清晰。湖东港是陆丰五大渔港之一。咸度适中,经省市有关部门实地勘查论证,适宜养殖鲍鱼、海胆、西施舌、翡翠贻贝等。湖东镇依照“依港立镇,以港兴镇”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坚持走农工贸一齐发展的路子,积极发展具有湖东特色的“三高”农业,以广东腾湖集团公司为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蔬菜、荔枝、鲍鱼、虾、蟹种养等生产基地,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的经济发展。200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亿元。湖东镇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四季常青,港湾风景如画,旅游景点颇多。主要有:湖东海甲山,位于湖东镇东侧约4公里,这里山岭自北向南蜿蜒入海,浪涛汹涌而来时,受山势所阻,与群石相撞,为“陆丰八景”之一。此外,还有后海仙人踏掌,天然十二湖,港湾金沙滩,古国寺等景点。镇内天后宫被列入《陆丰文物》,当年老一辈革命家贺龙、叶挺等曾率南撤部队来到此地。.湖东狮球王景区湖东狮球王景区位于陆丰市湖东镇区域内,距陆城48公里,俗名叫“后海”。后海的海域是湖东港的一部份,湖东港古名宁海港,是陆丰的三大渔港之一。这里海滨自然景观迷人,区内海岸线长约2.5公里,距岸
-
2021年12月,广东省爱卫会授于下埔村2021年广东省卫生村荣誉称号。2019年9月,下埔村上榜2018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名单。下埔村委位于赤坑镇东北角,距离海丰县城30公里,下埔村先祖400年前从现沙港大乡村移居于此,原是一片荒埔,位于沙港大乡下面,故取名“下埔”,历来沿用。耕地属冲积平原,面积1300亩,人口1800多人。聚落沿沙大公路向北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小部份为岩石瓦木结构的平房。经济以农为主,种植水稻、番薯等粮食作物。多余劳力外出务工较多。交通有简易公路通赤坑镇。下埔村与石望村、下围村、船坞村、社美村、岗头村、下兰村、沙大村、南土村、青坑社区、屿仔村、仁家村、古流村、茅湖村、上埔村相邻。下埔村附近有海丰红宫红场旧址、铜鼎山旅游区、海丰莲花山、水底山旅游度假区、海丰鸡鸣寺、云莲寺等旅游景点,有虎噉金针菜、海丰油占米、海丰莲花山茶、高螺牡蛎、印真茶、梅陇莲藕等特产,有白字戏、西秦戏、海丰麒麟舞、陆丰皮影戏、汕尾滚地金龙等民俗文化。
-
2021年9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第二批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名单,日中社区榜上有名(茶叶)。日中社区总人口3980人,其中非农人口900人,农业人口3080人,土地面积1.2万亩,集体收入2万元,党员人数43人,支委3人,社区委员7人,7个居民小组,费农业人口分布镇属单位为主,农业人口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是种植荔枝、西瓜、水稻等经济作物。日中社区与南门村、双墩村、九龙村、茅陂村、谷兜村、新平村、坑口村、平东村、大塘村相邻。日中社区附近有海丰红宫红场旧址、铜鼎山旅游区、海丰莲花山、水底山旅游度假区、海丰鸡鸣寺、云莲寺等旅游景点,有虎噉金针菜、海丰油占米、海丰莲花山茶、高螺牡蛎、印真茶、梅陇莲藕等特产,有白字戏、西秦戏、海丰麒麟舞、陆丰皮影戏、汕尾滚地金龙等民俗文化。
-
2020年12月,广东省爱卫会授于笏邸村2020年广东省卫生村荣誉称号。2019年9月,笏邸村上榜2018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名单。笏邸村委会地处上英镇东北部螺河下游,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00亩,总户数331户,总人口1991人,下辖2个自然、4个村民小组,属革命老苏区村,全村已修成水泥公路1条约2.5公里;距离镇政府5公里,笏邸村委属纯农以农业产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年人均纯收入较低,生活较为困难。年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部分村民大搞三高农业生产增加经济收入;部分村民加强发展养畜牧业,以此发展经济,将逐步向前发展。笏邸村与联海村、新寮村、豪路村、玄溪村、下灶里村、海口村、英郑村、上英村、草洋村、钱广村、半埔村、浮头村、英施村相邻。笏邸村附近有玄武山旅游区、清云山定光寺、玄武山元山寺、白沙古村、观音岭、环山古寺等旅游景点,有陆丰虾姑、金厢鱿鱼、乌石芝麻、甲子鱼丸、油焗麻鱼、狮生甘薯等特产,有汕尾滚地金龙、正字戏、陆丰皮影戏、钱鼓舞、博美飘色、湖东旱龙船等民俗文化。
-
甲东镇地处陆丰市最东端,西与甲子镇隔海相望,北连惠来县,东、南濒南海,海岸线长22公里,是一个三面环海的美丽半岛。全镇总面积75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辖15个管理区。镇人民政府设在石清。甲东镇投资环境日臻完善、陆路西有甲东大桥与甲子镇相连。投资2亿多元,连结陆丰市沿海9镇直通惠来县的沿海公路甲东路段即将峻工。镇府通往麒麟山旅游区的孤米大道已经修通。水路距香港120海里,国际航运线在甲东海面经过;全镇电力充足,实现村村照明、工业用电化;各管理区均开通了程控电话。新建了一批综合市场,总面积达65O0平方米。镇自来水工程和扩容2000门程控电话及通信大楼等项目已相继动工上马。甲东镇产业以工、农、渔为主,盐、林、牧、副等全面发展。全镇拥有毛织、丝花、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五金机械,服装等工业企业30多家;耕地面积1667公顷,年产粮食1.2万吨,水果种植面积100多公顷;拥有各类渔船363艘,年产量1300吨,海淡水养殖面积607公顷,年产量715吨;盐田面积1.1万公亩,年产原盐20多吨199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1.0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9745万元,人均年收入932元。甲东镇海洋资源丰富,旅游景点颇具特色。半岛沿岸盛产龙虾、石斑、鲍鱼、鳗鱼、海胆等优质海产品,甲东紫菜具有清肺消痰、补肾利尿等作用而闻名于世。镇西南端的麒麟山,风光旖丽,美不胜收。她连接狮地、象地、通天三山,总面积1平方公里。山上奇石林立,树林苍郁,登高远眺,水天一色,船桅如林,蔚为壮观;山下海水环抱,空气清爽,沙滩柔软洁净,是一处天然的海滨浴场和旅游的好地方。为了更好地开发映群山旅游资源,甲东镇与深圳金大地投资发展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麒麟山旅游区的协议,拟建成集度假、娱乐、商贸于一体的新型海滨旅游区,为四方来客,提供轻松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甲东镇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98.1%,近年来群众和港胞集资700多万元新建了甲东中学和钟山中学。甲东镇确立了以滨海旅游业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大办商业、港口运输业,致力开发海洋资源的发展战略,力争至2010年以前,把甲东镇建成对外开放的新兴旅游城市。.